为了使您在Abcam官网的浏览体验更顺畅,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比如 Google Chrome
Take a look at our BETA site and see what we’ve done so far.
Search and browse selected products
Purchase these through your usual distributor
IHC 实验流程通常包括样本固定、包埋、切片、抗原修复、封闭、一抗孵育、二抗孵育、酶底物显色或荧光检测、封片观察 9 个部分。这 9 个部分是环环相扣,每一步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一无所获。
IHC 实验流程
正确的固定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关键,免疫组化无法检测一个已经不存在的抗原。很多抗原在离体组织中只存在很短时间,自溶(autolysis)和坏死(necrosis)使得抗原进一步降解,组织形态和结构被破坏。样品浸泡在合适的固定液中,固定液完全渗透组织,使蛋白失去活性,并且使组织被「保存」、稳定在接近 in vivo 状态。
固定溶剂通常分为两种:
样本固定是 IHC 实验最基础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哦,请注意以下事项:
1. 样本固定时间取决于组织块大小与组织类型,但对于大多数样本,室温固定18-24小时较为合适。
2. 固定不充分会导致样本边缘信号较高而中心信号较弱,甚至无信号。
3. 过度固定则会封闭抗原表位,虽然抗原修复会暴露其中一部分表位,但如果组织固定时间非常长(如一周以上),则会发生抗原修复后依然无信号的现象。
根据实验需要,选择合适的包埋剂对样本进行包埋,同时选择合适的切片机进行切片。
石蜡包埋组织 | 冰冻组织 | 漂片 | |
固定 | 包埋前:甲醛 | 切片前或切片后:甲醛、 甲醇、乙醇或丙酮 | 切片前: 甲醛 |
包埋/冷冻 | 组织脱水、透明化处理后,加入石蜡(预热到 60℃),放置过夜。 | 将组织浸没在液氮、异戊烷中冷冻或将样本埋入干冰中冰冻。 检测磷酸化等翻译后修饰时,常使用速冻方式。 | 不需要包埋 |
对于常见三种切片方法的优劣对比如下:
切片 | 切片机 | 冰冻切片机 | 振动切片机 |
储存 | 室温下储存多年。 | -80 ℃ 下储存 1 年 (-190℃下储存时间更 长)。 | 置于冷冻保护剂中,在 -20℃下储存,或者 4℃ 下在 PBS+叠氮化物中短期储存。 |
优势 | 容易操作,不会损坏切 片。 | 保留酶的功能和抗原性。 实验流程简短(通常不需要冗长的固定步骤)。 | 更厚的切片(> 25 µm): 可以更好地分析组织的 3D 结构。 |
局限性 | 过度固定会掩盖抗原表 位,进而增加抗原修复的需求。 处理时间长:在梯度酒精和二甲苯中逐步脱水,以便于石蜡渗透。 | 如果没有快速冷冻组织, 可能会形成冰晶,从而破坏组织结构。 冰冻切片通常比石蜡切 片厚,可能会导致分辨率 低、图像差。 可能需要阻断内源活性酶。 | 难以对微小结构和单个 细胞的成像。 可能需要额外的组织透明化方法(如 CLARITY), 以减少光散射并对较厚的切片进行成像。 |
福尔马林或多聚甲醛固定会导致蛋白交联(亚甲基桥),从而掩盖抗原表位,限制抗原 - 抗体的结合。抗原修复则会破坏这些亚甲基桥,暴露抗原表位,允许其与抗体结合。
通常对于石蜡切片,抗原修复必不可少,而冰冻组织切片通常不够牢固 ,进行抗原修复时会损坏切片。一般会避免使用甲醛固定剂固定冷冻切片(或者在使用时大大减少固定时间),从而省去或减少抗原修复需求。
抗原修复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方法:
酶抗原修复通常会破坏组织的完整性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抗原,且修复效率有限,通常适用于冰冻切片,但其操作标准化难度大:酶浓度、反应时间和温度均须根据自己的实验要求进行摸索和优化。
热抗原修复的参数则更可控,但微波炉加热可能会导致抗原修复不均匀,沸水剧烈沸腾可能会导致发生脱片,所以高压蒸汽法是更推荐大家使用的!
好的抗原修复取决于好的抗原修复方法和合适的抗原修复液,而抗原修复液取决于靶抗原所需的 pH 值,通常 pH 6.0 的柠檬酸钠修复液较为温和,而 pH 9.0 的 Tris-EDTA 修复液则更为剧烈。所以提醒大家初次进行 IHC 实验时可以根据产品说明书相应结果选择合适的抗原修复液。
对切片进行封闭,是为了阻断抗体抗原之间的非特异结合,降低背景和潜在假阳性染色。
切片封闭与否结果对比 |
温馨提醒:如果后续使用 DAB 等 HRP 标记物进行显色反应,那在封闭前一定要记得使用 3% 过氧化氢对内源性的过氧化物酶进行失活处理。
免疫染色的成功依赖于靶标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一抗,确定最佳或最优的抗体工作浓度,可以使特异性染色最大化并减少背景。